南方视评|在马冈鹅这件事情上,江门人“吃”出一个产业链
一只鹅,凭什么让广东人疯狂到每年吃掉1.7亿只?凭什么让香港烧腊店老板连夜抢货?
在第十四届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客商直呼,原来自己吃的烧鹅“身份证上”写着江门。以马冈鹅为代表的“江门优品”,这下彻底火出圈了。
马冈鹅,怎么从土特产变身“鹅界顶流”?江门做对了三件事。

一、做优土特产:从“一村一品”到“鹅界顶流”。开平孔雀湖的清澈水系,稻田放养的90天生长周期,让每一只马冈鹅都自带“鲜”的基因——肉质嫩滑如丝绸,脂肪分布如艺术品。在广东烧腊江湖里,来自江门开平的马冈鹅是当之无愧的“隐藏BOSS”——广东人每吃十只烧鹅,八只便来自这里。不仅如此,马冈鹅也凭借“四乌认证”(乌头、乌喙、乌背、乌脚)的防伪标识,坐稳广东四大名鹅头把交椅。
二、做全产业链:从“厨房食材”到“黄金赛道”。作为马冈鹅的原产地,开平市马冈镇近年来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肉鹅)、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拥有全国范围的马冈鹅种鹅定价权。
作为全国首个以马冈鹅为主题的现代化园区,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化身“中央厨房”,是江门市“一园四区”战略的重要落点,也是“江门优品”品牌迈向高端化、规模化的关键承载地。
这只鹅的产业链,早已突破“养殖—屠宰—烧腊店”的旧脚本,向着全产业链狂奔。
三、发力农文旅:从“舌尖美味”到“沉浸式鹅宇宙”。通过“文旅+”的方式,以“鹅IP”为核心,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有力实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从登上广州小蛮腰到亮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从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到“冈小鹅”文创IP,马冈鹅早已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符号如今,欣赏开平碉楼、品尝马冈鹅,已成为侨乡特有的旅游方式。
这只“鹅界顶流”的故事,揭示出只要找准“土”的灵魂、“产”的动能、“文”的张力,再小的特产也能长出参天大树。
毕竟在江门,连鹅都知道:不会玩跨界的土特产,不是好顶流!
主持:吴惠芳
文案:申红洲
拍摄/剪辑:熊毅
设计:区瑞香
【作者】 熊毅;吴惠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