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四川考古遗址保护成果 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星堆等保护案例引关注
●四川一直致力于推动考古遗址的社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关注遗址保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融
●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及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不同探索和实践,提高了社区参与遗址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认同感和获得感
法国巴黎时间7月12日晚,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在巴黎举行。现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以三星堆和金沙等遗址为例,分享了四川考古遗产保护实践的生动案例。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从旧石器时代到各历史时期的众多考古遗址,其中国家大遗址6处,分别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和蜀道;此外,还拥有三星堆、金沙、邛窑、宝墩4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遗址还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展开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考古遗址保护的积极探索。
“首先完善了考古遗址保护体系。”霍巍介绍,近年来,四川着力加强考古遗址保护体系化建设,《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对考古遗址保护的政策支持;《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等文件,为保护好考古遗址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政策支持下,四川充分发挥考古的支撑与引擎作用,科学组织开展了皮洛遗址、濛溪河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等系统性考古调查勘探。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发掘中,三星堆考古新模式一改过去粗放式考古,高标准建设考古大棚、考古发掘舱等,考古研究和现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此外,开放式考古研究和多学科领域为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考古遗址的保护也得到全面加强。据介绍,四川坚持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系统保护遗址及周边环境。目前,三星堆、金沙、宝墩、城坝、罗家坝、邛窑等遗址已编制完成文物保护规划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考古遗址保护管理和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些遗址的保护展示、环境提升、安全防护等工程,有效保护了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遗址整体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遗址的展示利用也在不断提升。十几年前,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在陈列馆集中展示出土文物,还在遗迹馆向公众展示祭祀遗迹发掘现场。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后,至今已接待观众近千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还积极创新展示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向公众同步展示,观众可以在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第一时间看到最新出土文物的修复全过程。此外,三星堆、金沙遗址的文物展陈也不断走向海外,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接待观众逾千万人次,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反响和轰动。
“四川一直致力于推动考古遗址的社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关注遗址保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融。”霍巍介绍,三星堆遗址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及三星堆、金沙、宝墩、邛窑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不同探索和实践,提高了社区参与遗址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认同感和获得感;结合春节等节假日以及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文博主题日,组织开展节庆宣传、村民大讲堂等活动,惠及当地居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还带动了道路交通、文旅设施等关联项目实施,促进了旅游等产业发展,改善了社区生活条件,增加了居民收入。”
专家观点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度国家委员会主席瑞玛·胡贾:印度有3000多处由非政府组织或机构列出但尚未得到全面保护的考古遗址,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将保护扩展到这些地方。印度考古鼓励社区参与,鼓励农民在耕作时发现任何遗迹,就将其报告最近的博物馆进行记录。在北印度的哈里亚纳邦,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了大约2100处遗址遗迹。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员德米特里·沃亚金: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并非显而易见,没有阐释,即使受保护的遗址也可能仍然不为人所见。阐释不仅仅是面向公众,它是一种沟通,指导着保护工作的选择。我们首次正式承认“不发掘”本身也可以是一种有意识的、负责任的保护决定。法律引入了“考古预留区”的概念,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和法律保护框架。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瓦莱莉·马嘉尔:在保护过程中,我们优先使用当地可用的材料,以确保保护行动的可持续性。比如,对遍布全国的金字塔上的灰泥浮雕的保护,我们利用树皮提取物与石灰混合,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这种砂浆制作“牺牲层”来保护脆弱的石灰岩,复制墙壁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