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吐槽”就能月入过万?他们自称是情绪“摆渡人”
“提供情绪价值”“释放你的压力”“保密情感树洞”……倾听师小琼(化名)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写下吸睛文案,每篇文章的互动不多,但找上来的人却不少。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负面情绪成为一种无形“负担”,被倾听成为当代人“隐藏”的刚性需求,人们尝试在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那里寻求情感支撑。
由此,倾听师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他们通过语音、文字或视频形式,倾听顾客心事,为倾诉者提供情绪价值,帮助他们走出低谷。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职业?边界在哪?成为别人的情绪出口,心理问题是否会找上他们?
“不仅是树洞”
倾听师大梦(化名)将接单时间定在每天下午,且一般不超过3个小时,这样可以照顾孩子,也能腾出时间开发倾听师培训课程。
大梦是较早的一批倾听师,2016年,她通过公众号发布情感类文章,有不少人找来倾诉,但她没意识到这可以变现。
直到2022年,网络上关于陪聊、哄睡、倾听的兼职多了起来。大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她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倾听师可以在松果等APP上注册接单,也可以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接单。大梦选择了前者,“虽然平台要抽成,但也提供管理,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此前,大梦一度以为这是一份网上说的“好工作”,没成本、时间自由,只是做个陪人聊天、听人吐槽的“树洞”而已。
真正接单后她意识到,倾听师不仅要听,还要通过共情引导别人发泄情绪,起到疏导、咨询的作用,有时甚至要忍受客户的无理要求与谩骂。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情绪回收站”。
接触大量客户后,大梦将他们的需求大致分为三类:需要倾听、需要情感支撑、需要提供解决方案。而倾听师要做的,是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并针对性提供服务。

作为全职倾听师,大梦如今成长为带教老师,她的咨询费也从一小时几十块涨到了现在的299元,月收入在一万元左右。
在网络上,“月入3万”一度成为倾听师的标签。“存在,但绝不是普遍现象。”大梦说,倾听师的收入与入行时间、资深程度、客户黏性等都有关系。对于刚入行者,每月挣几千块钱也不容易。
“90”后兼职倾听师小琼,每小时收费10元。她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接单,相对友好的价格和活泼有趣的性格,让她的单子纷至沓来。
“我的目标不是挣钱。”小琼打趣道,10块钱买不到一杯奶茶,但可以买来一个故事。因为常年在外地读书,这份兼职对她来说,也是一种陪伴。有时候,她免费倾听别人的故事,填补自己的社交“空白”。
争议与偏见
在社交平台、网络购物平台,都可以找到倾听师,价格从9.9元至999元不等。服务类型包括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话,时长可以选择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甚至包日、包月。

“这个行业没有收费标准和从业标准。”从家庭主妇到经济独立,大梦对全职倾听师的发展颇具期待。但她也清楚,这个行业并不成熟,甚至有些混乱。
目前,倾听师并未被列入人社部新职业范畴,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尚未规范的行业环境导致了一些乱象。社交平台上吐槽倾听师的帖子不少,大多涉及收费太高、服务水准低,也不乏擦边等问题。
大梦在刚入行时就遇到过骚扰,“感觉被侮辱了,但不敢告诉别人。”她调侃,自己有一阵子也很需要被倾听。
那时,她不知道如何向家人介绍这份工作,“陪人聊天”这件事似乎被贴上了不正当的标签。好在,见过她工作状态的丈夫表示支持,她也逐渐学会了挑选客户、保护自己。
倾听师是一个群体,被倾听者也是一个群体。
陈聪(化名)曾因情感问题找上倾听师,但被对方说教一番,“有种花钱买气受的窝囊。”她将这归咎为倾听师的专业性不足、基本素养不高。
“每个新职业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大梦说,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倾听师的门槛也在提高。她希望,未来从业需要相关证书与资格认证,并且对新入行者设置实习考核期,筛选出更专业的倾听师。
需要“被听见”的心声
不可否认,相较于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倾听师行业当下并不成熟,为什么仍然很多人选择?
陈聪的理由很简单:价格可控,不需要真实姓名、不需要既往“病史”。她认为,遇到情绪问题,又不想将负能量传递给身边人时,倾听师是不错的选择,“没有社会关系带来的顾忌,可以畅所欲言。”
还有不少人一边在医院心理科接受治疗,一边又找上倾听师寻求帮助。
小琼介绍,自己很多客户都在服用药物、接受专业治疗。但心理疾病是一场拉锯战,在治疗间隙的情绪问题,也需要被关注、被倾听。
可是,毕竟不是心理医生,也没有相关资格证书,倾听师的边界在哪?

“我不是医生,不能给别人下诊断。”小琼从来不会指出客户的心理“有问题”。她解释,线上沟通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能给客户的情绪“雪上加霜”,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她看来,给别人下诊断、给出就医建议,是医生要做的事情。
大梦也将倾听师比喻为情绪的“摆渡者”,不做评判、不下判断,是倾听师的“边界”。反过来说,不能期望倾听师能够治疗心理疾病。
另外,成为情绪“垃圾桶”的倾听师,自己如何消化情绪?心理问题是否会找上他们?
刚入行时,大梦和小琼都被负面情绪影响过,“有时候一整天都闷闷不乐。”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隐形”的从业门槛,如果倾听师反而被倾诉者的情绪影响、操控,那就要及时止损。
与坏情绪打交道,倾听师最基本的素养,就是情绪管理。大梦指出,倾听师想长久发展必须学习心理学知识,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帮助自己,都十分有必要。
南方+记者 刘汉能
编者按:
他们是走在时代风口的产品经理,是传播科学理念的科普剧演员,更是坚守在一线岗位的奋斗者与拼搏者。不凡始于平凡,追光终将会发光。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一线职观”系列报道,讲述普通人爱岗敬业、努力拼搏的鲜活故事。敬请垂注。
【作者】 刘汉能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