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出民生幸福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我家楼上漏水了,希望业委会能尽快查看一下。”“这辆车经常占道停放,希望能对该车主进行提醒。”……
4月17日,在济源市北海街道清趣园社区玻璃厂家属院,当记者见到该小区业委会主任汤立新时,他正忙着解决居民的烦心事。他说:“可别小看这些小事,解决得好,就是居民的‘小确幸’,解决得不好,就会积聚演变成社区治理的大隐患。”
玻璃厂家属院建成于1992年,是济源最早成立的小区之一,因其建成时间较长,且无物业管理,小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为了卸下历史“包袱”、使小区管理走向规范,2022年,该小区成立了特别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汤立新任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党支部成立伊始,就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打造“阳光六号议事会”,每月6日固定开展居民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居民提、大家议、共同办”的方式,将停车管理、门禁升级、房产证办理等19项民生难题逐一化解,并形成“有事好商量、邻里共参与”的良好自治氛围,培养树立“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由于规范了门岗制度,安装了门禁系统,一下子解决了外来车辆随意停放、进出拥堵的问题。“现在不管什么时候回家,楼前楼后总能找到停车位。”居民李女士十分满意。
“最让我们揪心的是房产证问题,房子住了这么多年,房产证却一直办不下来。”看到居民们纷纷吐槽,业委会积极协调联系消防、房屋检测、土地测量等单位进行先期技术鉴定评估,工作人员又数十次往返于住建、房管、破产管理人、街道办、社区和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提交相关材料和补办手续,事情“大头”终于落地。截至目前,大多数小区居民已经顺利拿到房产证,了却了一个家庭两三代人的心愿。

如今,“阳光六号议事会”已成为清趣园社区引导群众自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品牌之一。同时,该社区还打造了“红色物业微治理”“一老一小全龄服务”“党建商圈联动”等众多特色品牌,用服务的“刻度”传递着民生的“温度”。
清趣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杜娇说:“我们以深化共建共享‘微治理’、优化宜业兴业‘微环境’、提升护老护小‘微服务’的方式,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温暖着社区每一个居民的心。”该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及省“五星”党支部、省“五星”社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

推广模式
清趣园社区创新“红色物业”的治理模式,将党组织延伸到物业管理和业委会中;共建共享的“微治理”模式,构建起覆盖全龄段的精细化服务体系;深化“一老一小”全龄友好的服务体系模式,形成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青有发展”的生动局面;创新打造的“党建+商圈”服务模式,推动形成了“社区搭台、商户参与、服务民生”的共建格局。该社区正是在为民、便民、安民方面的持续创新,用“零距离”服务推动治理效能向深里走、向心里暖,实现了居民幸福“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