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即刻满足!90后在“国补”消费中更爱叠加信用分期

“国补政策+金融工具”的政策组合拳,让年轻人更轻松跨越消费门槛、从容地拥抱心仪的数码产品。这一现象背后,既是年轻人对高端数码产品的刚性需求,也是其对信用消费产品的接受。
“我们调研发现,90后用户在购买3C数码产品的平均决策周期比80后要缩短40%,”一位数码行业分析师指出,“他们更倾向于用‘即刻满足’的消费模式,而非等待攒够全款。”
每分钟有18人加入“换新热潮”
在2024年家电、汽车等领域进行“国补”取得显著成效后,2025年“国补”政策首次扩围至消费电子行业。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去年的8类增加到2025年的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
商务部数据显示,在3C数码“国补”政策实施首月,就有超2671万消费者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相当于每分钟有18人加入这场“换新热潮”。
一项针对“国补”消费情况的第三方调研显示,绝大多数被访者都参加过“国补”相关活动,参加过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5-34岁,也就是90后用户。消费者主要在“国补”活动中购买手机和家电,其中女性购买家电更多;从年龄上来看,手机的低年龄段消费者更多,而家电主要集中在35岁及以上人群。在“国补”消费时,超90%的消费者曾经使用过或希望叠加使用信用分期,76%的被访者认为分期的叠加可以增加参与“国补”的意愿。
京东数据显示,4000-6000元价位的手机成为“国补”订单中的绝对爆款,占比高达53%,这一价格恰好卡着多数省市手机补贴的最高限额。在使用京东白条分期购买“国补”商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高达64%,远超其他年龄段。
分期免息金融服务受双重青睐
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建议“优化申领支付流程”,如“积极拓宽支付渠道,不得限制消费者付款方式和支付凭证类型”“鼓励金融机构叠加优惠让利,形成政策组合拳”。
在“国补”热潮中,京东白条等分期免息金融服务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重青睐,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购物决策门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商家的订单转化率。
据了解,京东白条在2025年升级上线两大服务:上线“国补”订单打白条立减、后返的服务,加磅助力“国补”交易转化;支持“国补”与免息叠加,目前免息服务已全面覆盖订单立减/京东支付立减模式的“国补”订单。免息分期上线后对商品的转化带动效果显著,平均提升超32%。2025年3C数码扩围“国补”后,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白条助力商户交易额平均提升超2.5倍,成为商家提升销量的一大“利器”。得益于对商家销量的助力效应,截至目前,有“国补”资质的商户中已有超60%上线了免息分期服务。
数据显示,2024年,开通白条服务的京东用户下单“国补”商品的占比是未开通用户的近4倍,消费意愿与购买力进一步提升。自今年1月20日3C数码的“国补”政策上线后,“国补”商品中,订单立减/京东支付立减模式下的白条占比超40%,其中白条免息占比一半以上,使用白条分期付款的订单占比超60%。
90后重新定义数码产品购买逻辑
在“国补”政策的催化下,90后正重新定义数码产品的购买逻辑,他们不再执着于全款购机的“仪式感”,而是将“每天一杯奶茶钱”的分期压力转化为“轻松换旗舰”的乐趣。
90后消费者鑫怡用京东白条免息分12期购买了5999元的华为Mate 70手机,叠加500元补贴后,每月仅需支付不到500元。“不用攒钱买,分期付款能立刻用上新款手机的最新功能,换算下来差不多每天也就一杯奶茶钱。”鑫怡觉得超值。
消费者小刘也是“国补”政策叠加支付方式多样化的受益者之一。新房装修临近尾声,到了家电入场的阶段,他列出大件必需电器清单,然后在京东下单。原本总价超3.5万元的电器,借助政府补贴,仅需支付2.8万元,而选择京东白条6期分期免息付款,每月只需支付4600元。“‘国补’加上白条免息,一下省了将近8000元,太划算了。”小刘说。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表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操作便利性是提高政策实效的重要因素。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电子类消费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年轻人,线上渠道是主要购买途径。因此,能让年轻消费者在不改变原购物习惯的基础上叠加政府补贴、享受价格优惠,就是政策优化的目标,如应将消费者早已习惯的线上平台现有支付工具纳入政府补贴的结算渠道范围,贴近消费者原有的支付习惯。同时,针对年轻消费者购买力提升需求,可在补贴过程中叠加应用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购买门槛,有效扩大消费者范围和消费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