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河南|经济大省跑出发展加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8 17: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各地发展,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全国。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大象新闻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一起,联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省级主流媒体,推出《“沿着总书记足迹,看中国式现代化新画卷”——全国31家省媒跨区域联动报道》,全方位展示各地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中的新作为、新成就,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经济总量超6.35万亿元,增长5.1%,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这是经济大省河南,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

作为挑大梁的经济大省,河南始终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力作用。而作为农业大省和内陆省份,在端稳“国人饭碗”的同时,能给出这样的增长成绩,殊为不易。

这背后,离不开河南全力打好“四张牌”,发力高端装备制造,持续高水平开放所做的努力。

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向“新”发力

作为挑大梁的经济大省,河南经济体量大、人口多,是一个十足的“大块头”。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保持轻盈的体态?向新发力,成为河南的坚定选择。

2月25日,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项目正式通过联合验收并即将投入使用。与之相呼应的是,作为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企业,超聚变2024年的营收已超过400亿元。

超聚变迅速崛起的背后,是河南发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深刻改变。

2023年以前,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曾长期徘徊在10万辆左右。而到了2024年,仅郑州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就达到了31万辆。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超过70万辆。

从电子信息产业到新能源汽车,河南不断向“新”发力,带动的是经济发展底层逻辑发生深刻改变。

最近三年多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左右,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与传统产业相当。

正是在这些新动能的驱动下,2024年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远超过去三年5.5%的年均增速。不仅实现自我超越,同样领跑整个东部。

2024年7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发布公告,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不仅加码投资,还将布局电动车制造和固态电池项目。

从“老伙计”富士康,到“新伙伴”超聚变、比亚迪,共同青睐的背后,正是河南经济向“新”,所带来的更大吸引力。

高水平开放 内陆大省不走寻常之路

作为内陆大省,河南的高水平开放,注定不能走前人的老路。通过在“融”字上下功夫,河南打造出人无我有的综合竞争力。

春节过后,河南的全球货运线路动作不断:

2月16日,“郑州—马德里”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开通,为中原地区与欧洲之间新搭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空中物流通道;

2月17日—18日,郑州机场新开郑州至达卡(孟加拉国)、奥斯陆(挪威)2条国际货运航线,进一步畅通了我国中部地区与欧洲、东南亚之间的航空物流大通道;

2月20日,河南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再“上新”,新开“郑州—阿什哈巴德”TIR国际运输线路,以郑州航空港区为始发地,河南初步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通过空、陆、海、网等丝绸之路协同并进,河南构筑起了覆盖全球的立体化运输网络,飞机转高铁、高铁换公路这样的空铁陆海多式联运,更成为吸引海内外货物往来聚集的独门武器。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河南在制度型开放上狠下功夫,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

2024年8月,马来西亚首次向中国出口鲜食榴莲,入境地点“舍近求远”,选择在河南落地,其中很重要的考量,就是看中了便捷通关制度、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所形成的合力。

如今,作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1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实行“二十二证合一”改革,建成“一网办、不见面、一次也不跑”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等成果,更是成为河南营商环境的硬实力、金招牌。

站在新起点之上,河南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的全新目标。未来,河南将牢牢抓住畅通经济循环这个根本和市场经营便利这个“棋眼”,大力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便利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走出更高质量发展的出彩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