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预防HPV除了打疫苗还应定期筛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6:07:00    

一名被诊断为晚期宫颈癌并已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经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精准清扫、术后个体化维持治疗的综合疗法后,迄今已经实现一年半无瘤生存,生活质量如常。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家团队在向媒体介绍晚期宫颈癌治疗新路径的同时,更提醒女性,宫颈癌早期与晚期的治疗难度有“天壤之别”,自我保护最好的方式还是从预防HPV感染、定期接受筛查做起。

晚期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实现长期无瘤生存

2023年6月,陈女士(化名)接受B超检查时,意外发现宫颈处有一拳头大小的肿物。“平时没有任何不适,月经规律,连白带都很正常”,陈女士本以为只是多年的子宫肌瘤增大,但活检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居然是宫颈鳞癌。更严峻的是,PET-CT显示肿瘤已广泛转移至腹股沟、腹腔、颈部及腋窝淋巴结,确诊为IVB期(晚期)宫颈癌。

在医生的仔细询问下,陈女士才想起来,最近半年偶尔会出现性生活后少量的褐色分泌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妇科肿瘤主任医师尧良清教授表示,性生活后出血和绝经后出血是宫颈癌最典型的初发症状,但宫颈癌早期很可能“悄无声息”,依赖症状发现,可能错过黄金治疗期。

面对多处转移的晚期病情,直接手术并不可行,尧良清为陈女士制定了“三步走”的精准方案:第一步新辅助化疗,先通过化疗缩小病灶,为手术切除病灶提供可能性;在两个疗程的化疗后,经过评估,尧良清为陈女士进行了微创联合经小切口肿瘤病灶切除术;术后,陈女士又接受了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目前继续靶向维持治疗。

综合治疗1个月后,陈女士复查PET-CT,全身未见肿瘤,定义为完全缓解;综合治疗至今1年半,陈女士至今复查,无肿瘤迹象,生活质量如常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需打破传统‘单一手段’思维。对于部分晚期或患者,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降期、手术精准清扫、术后个体化维持治疗的综合模式,实现长期无瘤生存。”尧良清表示。

宫颈癌早期、晚期治疗难度和效果有“天壤之别”

尧良清介绍,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都排在第一位。随着近年来HPV疫苗的广泛使用,相信在未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将逐步下降。而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最重要的原因是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此时手术难度高、放化疗效果不好;另一个原因是治疗后容易复发,尤其是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

对于像陈女士这样远处转移的ⅣB期宫颈癌来说,取得这样的治疗效果是巨大的成功,然而治疗的难度远比早期要大。“越是早期发现的宫颈癌,治疗手段越有效果、经济负担越轻。”尧良清表示,Ⅰ期宫颈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很早期的还存在潜在治愈的可能;但Ⅳ宫颈癌的五年生存率仅剩不到10%。

因此尧良清表示,更重要的是呼吁女性们定期接受妇科检查:9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发展“时间窗”一般长达5-10年。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再到浸润癌的进程缓慢,在这个时间窗口中,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可以阻断恶变。如今的常规妇科检查中都包含宫颈癌相关的细胞学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宫颈癌。

通常情况下筛查时间建议表

25-29岁:每3年一次细胞学;

30-64岁:每5年TCT+HPV联合检测(或每3年单独TCT);

65岁以上:若既往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

特殊情况:高危性行为者、免疫力低下如HIV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糖尿病、透析患者、器官移植者,应从性生活开始后一年开始筛查,并适当缩短筛查间隔。

同时,女性也要留意以下“预警信号”,一旦出现,也需要及时就医:接触性出血,如同房时出血、非经期出血或者月经滴滴答答总是不干净;白带增多、颜色异常、异味;腹股沟、颈部出现一些异常包块等。

当心!公共浴缸、公共马桶也可传播HPV

许多人都知道,HPV感染与性接触有关,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都会导致HPV感染,但尧良清表示,HPV不仅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使用公共浴巾毛巾、使用公共场所的坐式马桶等,假如此前的使用者是HPV感染者,而相关用具没有很好地清洁消毒,就有可能会感染上HPV;因此,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十分重要。同理,假如家中有人感染了HPV,内裤、浴巾等物品最好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清洗,避免感染。

假如出现HPV感染,建议接受规范的综合治疗。由于HPV有不同型别,假如治疗后没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反复感染,因此需要长期管理、定期随访。

如何将防线更早一步,预防HPV感染呢?接种HPV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9-45岁女性均可接种HPV疫苗,优先推荐性生活开始前接种;即使感染HPV,疫苗仍可预防其他高危型别。“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11、12岁。现在有一部分研究认为,45岁以前、有过性生活之后才接种,也有一定的预防宫颈癌作用。但最建议的还是26岁以前接种。”尧良清介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通讯员:陈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