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固定套、分指保护器……护士巧思“小发明”提升患者体验
在北京的很多医院,护士们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结合遇到的问题和患者需求,制作防护装置、改进操作工具等。这些“小发明”能带来哪些改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全麻手术过程中要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用传统胶布在患者脸上固定导管,容易脱落,而且患者苏醒期可能紧闭牙齿,咬住导管影响通气,吸痰管也不好放置。针对这些不便,麻醉科护士们设计了气管插管固定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护士长 孔国华:它的外形是一个圆柱体,侧面是蝶形的胶布。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打开患者的口腔,将气管导管固定器放到患者口腔中。先放一侧,它的内面有纳米粘胶,轻轻的力量就可以把两边闭合到一起。这是一个防过敏的蝶形胶布,也防脱也防咬,患者的上下牙齿只能咬到导管固定器的外面,而不会咬到真正的气管导管,通过这个孔可以对患者进行吸痰。

有些患者因为颈椎病导致手部肌肉力量差,握力减退,手指麻木,做完手术后需要进行手部肌肉康复锻炼,一般都是练习手指操和握力球。骨科护士设计了手部力量提升练习器,将两种练习合二为一,还解决了握力球容易从手上滑落等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护士长 李俊:这个指环通过弹力带相连。弹力带底下是可以进行调节的。比如根据病人手部大小或手部力量大小,进行卡扣的调节。握力球进行固定,握力球就不容易滑落了。在练的时候,病人每做一次,就完成一个抗阻运动,使掌指功能、握力肌力都有所提升,也能增进病人血液循环。

此外,对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护士们设计了系在足跟、骶尾等部位的硅胶衬垫,还可以对患处冷敷或热敷。这款针对偏瘫等患者的分指保护器,既可以用它来进行功能训练,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变形,还能避免长期出汗导致指缝和手心皮肤破溃。此外,护士们还在操作中摸索到了让护理操作更方便的巧妙设计。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护士长 胡薇:平时我们拔火罐的时候,都要用火棒蘸取一下酒精。点燃之后我们要在罐里进行旋转,用来去除罐内的负压。每次灭火的时候,都要放在一个专用容器里灭火。于是我们加了一个灭火罩,上面加了一个吸铁石,平时灭火罩会吸得很稳固。所以我们动的时候,它不影响火棒的活动。轻轻一抖,放下来,火就灭掉了,提高临床操作的效率,而且还比较安全。

据了解,护士们的这些设计都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在医院广泛使用。
(总台记者 张景 张福德)
责任编辑:喻偌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