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干预,点亮认知希望之光

“李阿姨,您最近记性好多了,上次教您的记忆训练方法还记得不?”“哦,记得,每天都在做呢,现在出门买东西也不容易忘事了。”近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记忆专病”门诊,68岁的李阿姨在复诊时和神经内科主任佘君慧聊起了自己的变化。“记忆专病”门诊的开诊,为众多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李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记忆衰退,家人忧心忡忡
李阿姨一直身体硬朗,但近两年家人发现她记性越来越差,经常丢三落四,甚至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家人最初以为这是正常衰老,但随着症状加重,李阿姨自己也变得焦虑不安。最终,家人带着她来到市北医院“记忆专病”门诊寻求帮助。
佘君慧主任详细询问了李阿姨的情况,并为她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认知功能评估和检查。经过综合评估,佘主任告诉李阿姨的家人,她目前处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这是介于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大脑警示期”。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疾病。

佘君慧主任正在对李阿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喻文龙 摄影
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是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以干预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许多人误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过程,从而延误治疗。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疾病,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有17%—30%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如果能在轻度功能障碍阶段得到筛查和干预,将极大地延缓病情进展。那么,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呢?
1.生活习惯改变:比如原来会烧一桌美味的菜肴,现在连简单的家常菜都烧不出来;以前家里的电器、手机用得很熟练,现在操作不利索了。
2.记忆力下降:朋友刚告诉你的电话号码,转头就忘了;以前很熟悉的名字,现在总要想半天才想得起来。
3.性格脾气变化:比如以前脾气温和的人,突然变得易怒或冷漠;原本爱整洁的人突然邋遢了。
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够早期发现自身问题,医生也能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疾病对患者后期生活的影响和社会负担,设立“记忆专病”门诊显得相当迫切。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早期发现,对于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至关重要。
综合干预,让认知障碍“慢下来”
针对李阿姨的情况,佘君慧主任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一方面,通过药物治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另一方面,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帮助患者锻炼大脑功能。同时,佘主任还指导李阿姨的家人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多精神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李阿姨的记忆力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很多像李阿姨这样的患者,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干预,都可以有效延缓痴呆的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部分认知功能,让认知障碍“慢下来”。
日常预防:守护大脑健康,从生活点滴做起
无论是轻度认知障碍还是阿尔茨海默病,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大脑的变化通常是长期积累的。除了专业医疗干预,日常预防同样重要。佘主任建议老年人及其家属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1.积极用脑:读书、下棋、学习新技能等,让大脑保持活力。
2.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3.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4.保持好心情:减少焦虑和抑郁,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多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孤独感。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何时就医: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寻求帮助
若出现以下4种情况应立即就医:
1.记忆力明显变差: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
2.经常迷路:即使是在熟悉的环境里。
3.说话表达困难:甚至连简单的句子都难以组织。
4.情绪和性格变化:比如变得异常冷漠或脾气暴躁。
市北医院“记忆专病”门诊的开诊,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和诊治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支持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在这里,像李阿姨这样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她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