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读桂林无人机人才培养的“机”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3:20:00    

与其他智能化渗透率更高的行业相比,支撑无人机“升空”广阔前景的近期基础仍然是人。从农林植保到电力巡检,从航拍测绘到城市安防,近年来,无人机应用的火热让更多职业飞手成了“香饽饽”。专业飞手在桂林供不应求,同时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人才机遇,桂林依托于众多理工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无人机人才全链条培养方兴未艾。

持证人数递增背后的“飞手热”

自2024年1月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生效,这意味着,要想迈入低空经济大门的无人机驾驶人,须取得“飞手”执照这块“敲门砖”。这也催生了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CAAC执照)培训市场的发展。

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数据显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和云系统数据统计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94409人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而2022年时仅为31946人。

在桂林,职业无人机飞手的数量尚无统计数字,但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无人机操控员规模同样在持续增长。

记者调查发现,桂林目前具备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这两年持续增加,虽然学费过万,但报考人数和获证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从社会人员报名培训人数来看,目前桂林市场上具备CAAC执照的培训资质点有3个,分别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航御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泰绘科技有限公司。在广西航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俊良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桂林开设CAAC执照培训从2021年开始,累计培养了500多名飞手,“其中2024年培养了322名飞手取得执照,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86人报考执照,这个证的报考热度,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很多企业在招聘飞手时明确要求持证上岗,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来报名培训。”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的李老师介绍,前几年的寒暑假,报名参加CAAC执照培训的人数不超过10人,今年寒假超过了40人,报考人数不断增多,“以前学校主要针对本校学生开展CAAC执证培训,但随着桂林无人机行业对执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学院已挂牌成立桂林市新的CAAC执照培训点,招收社会人员开展培训。”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还将有2个培训点申请培训资质,分别是广西城市建设学校、桂林侗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桂林市场具备CAAC执照培训资质的机构将从3家增加到5家。

飞“阅”山水仅仅只是开始

从最初的无人机航拍到文旅应用,再到广阔的低空经济应用,桂林无人机飞手也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转型。

“以前就是玩,飞无人机拍山水,现在更多的是商业需求。”已经有5年驾龄的职业飞手小涛说,对于无人机飞手来说,以前的飞行基础有助于他们向职业飞手转型。

“近段时间,我的工作主要是驾驶农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喷洒农药。”据小涛说,一般每天作业5到6个小时,收入比较可观。

另一位职业飞手刘先生与小涛的经历相似。刘先生最初也是喜欢业余时间自己飞无人机拍摄视频和照片,并在多个自媒体账号上发布,如今他已经把无人机这项兴趣爱好转变成了职业,“我现在是一位职业旅拍师,私人订制和团队活动的航拍我都接。”

李老师介绍,无人机应用已经渗透于各个行业,大大扩展了职业飞手的空间。“只要你有技能和执照,在很多城市特别是无人机行业发达的地方都能找到活儿。”李老师介绍,在农林植保领域,无人机可用于农药喷洒、作物监测;在电力巡检领域,无人机可替代人工进行高压线路检查;在城市安防领域,无人机可用于巡逻监控、突发事件处置;在航测航拍领域,无人机可进行地形测绘、影视拍摄。此外,无人机还在消防、森林巡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该校培训后的学员就业方向来看,主要是农林植保、电力巡检、旅拍师、低空物流运送等领域,年薪可达6万至10多万元不等。

不过,职业飞手目前的供应却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目前,桂林仅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开设无人机本科专业,中职院校中只有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今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无人机专业有4个班共140名毕业生,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考取CAAC执照。而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无人机专业要到明年才有毕业生。业内人士估计,算上目前桂林正在运营的培训机构的持证飞手,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为无人机延伸产业持续“造血”

除了职业飞手之外,无人机上下游产业也急需专业人才,目前桂林正为此大量“造血”。

记者走访桂林多家高校了解到,除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涉及到无人机“飞手”等低空人才教育及科研的还有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这些高校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有多年经验。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岳涛介绍,无人机产业包含上、中、下游三个方面的产业链。上游指的是无人机的生产制造产业,中下游是指无人机的应用以及衍生的其他产业。

该校开设的“遥感科学技术”专业是无人机等低空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不仅教学生如何操控无人机,还重点培养他们在传感器技术、航线规划、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无人机不只是会飞就行,它更是一个搭载多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平台。”岳涛解释道,“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操控无人机,还要掌握如何利用无人机获取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生成三维数字场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学校的无人机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模拟飞行设备和室外飞行基地,学生可以在电脑上模拟飞行,也能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团委书记徐嘉辉介绍,近年来,在智能测绘赋能低空经济新生态的背景下,学生实践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科创赛事,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4项,省部级奖项60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理工大学的无人机教育已与国际接轨。多名教师已经拿到了无人机CAAC执照,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比如,学校利用无人机技术对广西一些在建工程进行实时监控,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建立数智孪生场景,为工程管理、预防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了解到,该专业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涵盖电子电工、机械制图、卫星导航地图学、气象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人机飞行法规等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深入掌握无人机电路原理、机械构造等专业知识,还能获得拆装、维修等实操技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还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算法规划飞行航线、构建三维场景地图、分析航测数据等能力,为低空经济领域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学生们通过实验室了解无人机构造,在维修零部件时,通过3D打印出零件。实验室的无人机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组装的,很少买成品机。”该专业老师介绍。

与高校相比,职业学校更注重无人机技术的实践应用和技能培训。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市政与设备工程专业部”开设了无人机专业,学制为三年。该专业部主任张桂斌介绍,学校无人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实用性为主,主要从装、调、飞、用、控等几个部分,涵盖无人机装配、无人机维护与维修、无人机操控、行业应用、无人机二次开发、设计和改装等内容。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直接上岗的无人机飞手和技术人员。”张桂斌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计划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行业项目。”

“人机合一”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近日,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一楼,来自安徽芜湖航空小镇的多家企业前来招聘。记者现场看到,当天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共有20多个岗位在招聘,不少学生驻足了解。

该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李晓丽、蒋承奇等同学也积极参加了校招面试。蒋承奇同学在寒假期间已经取得了CAAC执照,“考证就是为了多一项技能,在面试找工作时能够多一份优势”。李晓丽则表示,自己毕业论文方向是航测,未来更希望从事航测方面的工作,目前正备考,希望能继续深造。

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海荣介绍,目前招聘的是无人机操控员、装配师等。实习期间月薪4500元,免费提供住宿。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年薪8万-10万。彭海荣介绍,持有CAAC执照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优势明显,他们可以直接上岗执飞。

对于无人机后备人才来说,无人机课程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职业选择。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大二学生岑维亮同学表示:“我已经利用假期时间考取了CAAC执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不仅学会了飞行技能,还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这让我对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职业规划方面,许多学生认为,随着国家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无论是无人机操控员、装配师,还是数据分析师,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

岳涛介绍,除了就业无人机行业以外,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技术的许多本科生,对技术的专研能力潜力巨大,学校鼓励这些优秀的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技术开发应用,比如开发农林植保的技术场景,通过技术算法如何设定无人机根据航线自动飞行,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室内监测,无人机可根据后台的场景算法自动完成植保工作。

3月,桂林低空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隆重举行。该基地由桂林高新区管委会、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联合多家低空领域科技企业共同建设,旨在为低空经济产业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低空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 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