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故事丨这个五一,西海岸来了一群“热血英雄”!七旬队长15年教会30万人急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8:00    

5月1日上午,西海岸新区新城吾悦广场上,一群志愿者正跪在模拟人偶旁,手把手教市民按压胸口。人群中,70岁的仇兆强时而俯身纠正动作,时而强调急救细节,胸前“热血英雄”的徽章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站在急救培训现场。但今天的意义不同寻常:他创办的青岛热血英雄救助志愿服务队,终于也在西海岸扎下了根。回望这位七旬公益老人的人生旅程,17年献血7万毫升,15年教会30万人急救,至今仍在用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

青岛热血英雄救助志愿服务队仇兆强队长急救教学的现场

17年累计献血近7万毫升

5月1日的成立仪式上,心肺复苏实操区围满市民。一位母亲带着孩子练习胸外按压时感慨:“以前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今天才知道普通人也能救命。”这正是70岁的“热血英雄”仇兆强坚持的理念:“急救技能应是全民必修课,社会安全需要每个人参与。”

仇兆强搬运假人

“热血英雄”从何而来?“我们队伍的前身是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热血英雄队长仇兆强告诉记者,在开展急救培训之前,他是“从业”17年后,不得不“退休”的一名无偿献血者。“1997年10月1日,那年我34岁,第一次踏上采血车,原因想是以无偿献血的方式纪念香港回归。”他说,未曾料到这个决定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只觉得是件有意义的事,后来血站常联系我,慢慢的,我也明白献血对挽救生命有多重要。”仇兆强说。

此后的17年间,他累计献血近7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更换了15遍。”他说,2015年,年满60岁的他因年龄限制不得不告别献血车,又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启发下,开启了人生下半场:“他们说,我还可以做志愿者。然后就带着对‘志愿者能做什么’的困惑,加入了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不久后,他也推动了青岛热血英雄救助志愿服务队在民政局正式注册。

“当时很多人不了解献血的意义。”仇兆强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用7000余名志愿者的足迹织就一张无偿献血宣传网。这支队伍覆盖青岛所有县市区及大专院校,推动临床用血供应量显著提升。

“每年50万人在医院外突发心脏骤停,但会心肺复苏的人太少。”告别献血车后,仇兆强将目光投向急救培训。他带领团队将急救培训纳入核心公益项目,15年间走进学校、社区……开展3000余场培训,培训人数近30万。“在山东省第十届残运会、国际马拉松赛事等大型活动现场,我们的团队累计出动3000余名志愿者提供急救保障。”仇兆强说,两个月前,他又创建一支“急救小教官”队伍,将培训对象延伸至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孩子们虽然力量不足,但能指导成年人施救。这是全国首支急救小教官队伍。”他说,目前,这支队伍已培养30名持证小教官,最小的学员仅幼儿园大班。

从“孤勇者”到“众人同行”

“选择在西海岸成立新大队,源于一场持续的‘八年之约’。”仇兆强告诉记者,热血英雄成立以来,常年免费开展急救科普,公益号召下,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到队伍当中,没有工资,都是义务劳动。开展急救培训时,除物料费外,不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这些善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看到,海信就是其一。

仇兆强说,截至目前,已经为海信开展急救培训8年了,“今年,我刚收到计划报表,预计覆盖3000人。”他说,西海岸新区面积大、需求多,成立本地队伍能更好服务企业和居民。新大队将依托吾悦广场等合作场地开展常态化培训,未来三年计划年均培训8000人。

活动现场,市民王先生展示手机里保存的培训证书:“我的一个同事去年用AED为他人救回一命,现在人人都敢上手施救。”这样的案例让仇兆强欣慰,也让他更坚定推广AED使用的决心:“急救设备+全民技能,才能筑起生命防线。”

但是,他也明白,单靠热情走不远,公益需要可持续模式。基于此,仇兆强构建起包含企事业单位、高校、青少年的三大爱心联盟。爱心企业提供场地与资金支持,500余名注册志愿者与无数“编外力量”形成梯队。

从盲道守护开启助残之路

在急救培训之外,仇兆强带领的志愿团队还有一份特殊的牵挂。那是在2012年,一次街头巡查让团队注意到了被损坏、占用的盲道。“当时我们就发起一个号召,号召市民拍下受损的盲道照片,我们收集整理后,提交给了市政部门。”仇兆强回忆,这场“盲道保卫战”成为他们助残事业的起点。2018年山东省第十届残运会在青岛举办期间,3000多名志愿者历时半年护航20余项赛事,与残障运动员的深度接触让团队意识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便利设施,更是平等融入社会的机会。”

“四年前,有位莱西的视障人士要来市里看病,他预约了三家医院,因为家人不方便同行,他又行动不便,就在网上找到了我们。”仇兆强随即协调了莱西志愿者到其家中去接他,并将他送上长途车,并协调志愿者在汽车东站接力接洽,后续在三个医院就诊过程中,志愿者全程陪同,就诊结束后,又将他按来时的流程送回家中。此次帮扶的经历,也为他之后的助残之路积累了经验,“这种接触既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让更多市民学会‘看见’他们的需求。”不久后,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发出帮助视障群体从青返乡的“春运帮帮忙”助盲行动,仇兆强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响应,带领志愿者积极加入其中,“帮助残障人士,其实一种‘双向温暖’,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我们也从中汲取能力。”

如今,每年春节前夕,或者各种节点,志愿者护送盲校学生和务工视障人士返乡,在青岛形成了独特风景线。热血英雄团队也将无障碍理念融入急救培训——假人道具特别标注盲文操作提示,活动现场永远保留盲道通行区。“真正的无障碍,是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互相照应。”仇兆强说。

每天4小时睡眠的公益长跑

清晨五点起床,深夜十二点入睡——70岁的仇兆强仍保持着高强度工作节奏。搬运培训假人、协调活动场地、制定年度计划……他笑称自己是“全天候后勤部长”:“志愿者多为上班族,我退休了就该多担待。”

儿子曾劝他颐养天年,却被父亲“我身体硬朗,多干活有益健康”的理由说服。而就在前不久的一次培训活动筹备中,因活动体量较大,他一连搬运了70多个盲人道具,导致腰伤复发,但他仍坚持完成次日培训:“多一场培训,就可能多救一条命。”

站在西海岸大队成立仪式的舞台上,仇兆强望向台下练习急救技能的市民,语气坚定:“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跑下去。希望更多人加入,让每个生命都有被守护的机会。”

献血车前的笑脸、急救课堂上的专注、赛事保障时的奔跑……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位古稀老人用热血谱写的公益之歌。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三十年如一日的细水长流。这位七旬老人用行动证明:热血从未随年龄冷却,生命永远因奉献闪光。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