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球大满贯阿加西、格拉芙夫妇上海再现混双风采,深情一吻唤青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11:26:00    

在上海虹口体育馆,搭档妻子格拉芙,来一场混双。大力击球、上网截击、反手削球,前网球大满贯选手54岁的阿加西和55岁的妻子格拉芙,重现年轻时的风采。赢球后,两人在网前深情一吻,一如年轻时那样。

球迷欢呼着,问他们索要签名和拍照,阿加西感觉,仿佛回到了20年前最后一次在上海参加网球大师杯。只不过,这一次,手中的网球拍变成了匹克球拍。

昨天,2025年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首次在上海举行。重返上海,阿加西感慨:“上海变得更大了,手中的球拍变小了,我变老了但依旧充满活力,上海的球迷更热情了。”

表演尽心尽力

近年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迎来一项新兴运动的悄然崛起——匹克球(Pickleball)。这项融合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元素的运动,以其低门槛、强趣味性和社交属性,迅速俘获了上海市民的心。

和前几站海外赛相比,虹口体育馆的这场匹克球明星巡回赛的规格极高,且被球迷戏称为“含阿加西量”的浓度最高。毕竟,上海之于阿加西,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赛前一晚,主办方还在调整赛程,只为了确保阿加西能有大量的出场时间。他身兼男单、男双和混双,还出战名人赛和欢乐赛,最后的“彩蛋”则是他和格拉芙返场再搭档一场混双……如此安排,让上海球迷看得十分过瘾。

欢呼声此起彼伏,球迷将看台坐得满满当当,分不清他们究竟是网球迷还是匹克球迷。

沈先生带着全家来看比赛,“阿加西和格拉芙站在我面前,恍然回到了我的大学时代。”20多年前,网球国际赛事刚刚开始在上海起步,之后赛事不断升级,顶级球员前来参赛,网球文化在上海传播开来。因为喜欢阿加西,网球成为了沈先生大学时代最爱的运动。而现在,新兴项目匹克球在上海也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成为了沈先生一家的新欢。每到周末,他就会和妻子孩子一起打匹克球,他指着场上的阿加西夫妇说:“喏,他们就是最好的代言人。这项运动不分年龄和性别,很好上手,是一项适合全家一起玩的运动。”

阵容星光熠熠

从最初和孩子们打球玩,到之后涉足职业匹克球领域,阿加西夫妇开启了体育生涯第二春。他们成为JOOLA的签约球星,还推出了专属自己的球拍,在市场上销量极好。

平时打球,两人设置了一条“家规”,绝不隔网相对,而是并肩作战。这对混双组合如今在美国匹克球名人圈大杀四方、获奖无数。匹克球具有社交属性,阿加西将张德培、莎拉波娃等昔日网球名将聚到一起。拉斯维加斯举行匹克球大满贯,阿加西召集大家组队参赛,今年他继续和妻子格拉芙搭档,再加上嘉宾费什,击败了“大炮”罗迪克、布沙尔和前世界排名第8的伊斯内尔,连续第三次卫冕,并获得100万美元的大奖。

昨天虹口体育馆的比赛,也是星光熠熠。体操奥运冠军李小鹏与特奥网球冠军黄徐峰来到现场,与阿加西夫妇打了一场比赛。“我喜欢匹克球两年了,这次能和阿加西夫妇打球,太幸运了。”李小鹏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他透露,自己是因为妻子才开始接触匹克球运动,和阿加西夫妇一样,如今匹克球也成为了李小鹏的家庭运动。为了备战和阿加西夫妇的比赛,李小鹏前一晚还进行了赛前加练,“上海不愧是国际赛事之都,有那么多设施配备齐全的匹克球场,我手机一搜就找到了。”训练时,他还结识了几个当地球友,相约以后一起打球、交流。

体操奥运冠军李小鹏(左)、特奥网球冠军黄徐峰(右二)

上海走在前头

“可惜我当年在上海打网球没得过冠军,希望这次能在匹克球巡回赛中赢球。”前天刚落地上海时,阿加西感叹道。

在虹口体育馆,阿加西享受着现场观众如雷的掌声,这和他曾经在上海出战上海网球大师赛时毫无二致。甚至还有不少球迷拿着阿加西球拍,请他签名。“上海球迷很懂球。”他竖起大拇指。

格拉芙第一次来上海,她坦言:“很久没在那么多观众面前打球,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但随着气氛越来越热烈,她很快适应了比赛,找到了往昔打网球时的感觉。“能为上海球迷奉献精彩的比赛,我感到很幸福。”为上海之行精心挑选了一条网球裙,格拉芙露出一双大长腿,在场上依旧是那个兼具活力与优雅的球场美女。

近年来,匹克球赛事在美国愈发成熟,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我重返上海的原因,我们希望帮助这项运动在全球发展。”阿加西说,“匹克球比网球轻,弹跳力更好。”在他看来,匹克球适合全年龄段人群,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是一项传播体育精神和文化的运动。

从喜力公开赛到网球大师赛,阿加西见证并参与了上海这座城市网球运动初期的兴起和发展。海派文化向来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如今,上海也成为国内匹克球运动发展的前沿城市,阿加西十分看好项目的推广和发展。

此次,阿加西夫妇带来的队友,都是匹克球世界排名前列的选手,他们第一次来中国、上海,“上海真是个现代化城市,没想到这里有那么多人爱好匹克球。”这是他们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临别时,阿加西热情邀约:“中国的朋友们,都来加入匹克球运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