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三次,质朴真诚就能打动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0 14:03:00    

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

“我李连成是个农民,没读过书,51岁才开始学认字。我也不会说普通话,如果哪一句你们没听懂,我再给你讲一遍,千万别没听懂却说懂。”这份坦率和真实,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连成,在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成为关注的对象。

3月7日下午,河南大厦4层国际会议报告厅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带头,全场代表和媒体多次给予一位农民代表热烈的掌声。(3月8日中新网)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一位74岁的老书记,一位长期扎根农村的老农民,为何如此受欢迎?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略知一二。他自称自己文化层次低,水平有限,坦言不会说普通话,这份质朴,这份接地气,在高雅的会议厅内,显得与众不同。同时,老书记还很有耐心,直言自己可以为没听懂的、有疑问的代表重新讲,直到大家都能懂为止,生怕哪个人一时“不好意思”或者似懂非懂,这份诚意,想必让现场不少年轻人感觉就像自己家的长辈一样,亲切而温暖。

老书记的态度很谦卑,但他8分钟的发言体现了他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深厚的思想。他在带领乡村在实现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结合实践,真正做到了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

首先,90年代初期,老书记就提出“干部要带头吃亏”。这不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吗?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老书记无疑是这一原则立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村民从只能靠“刮盐土、熬土盐”为生,到全村人脱贫致富。这一成绩,印证了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就是要坚定党性、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发展经济就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大河有水小河满,抓发展首先就要抓产业这个牛鼻子,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老书记深谙这一理论,并为之付诸实践,在西辛庄村,不管产业大小,西辛庄村所有企业都是全村股份合作社的一部分,全村730户人都有股份。目前村里已落户20多家各类企业,提供约3000个就业岗位,总产值达5.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

一个村的产值超5个亿,这是多么可观的经济成绩单!但更显然,账目不是停在账单上,而是兑现到老百姓的腰包里,让“共同富裕”在村里开花结果。让村民嵌入到产业振兴的蓝图中,而不是“两张皮”,你干你的,我看我的。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利益共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钱只是第一步。

再次,提高生活的品质,符合村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在老书记眼中,“啥是西辛庄的‘现代化’?就是城里有啥咱有啥。以前俺村儿有打麻将告状打架的,现在没有告状的,没有邻里不和的,更没有不孝顺老人的,没有讲鬼神迷信的,都说咱共产党好!”全村的大事小情和细枝末节,都印在老书记的脑袋里,都装在老书记的心中。哪家需要什么,哪家有什么困难,尤其是涉及养老、医疗、教育、托育等民生诉求,老书记能够从算大账、长远账的角度,给出制度性的解决方案,不回避、不推脱,而是把急难愁盼真正办好、办实。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就在于增进民生福祉。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答卷。西辛庄村的答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也正是把党的创新理念融入基层实践,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有用有效。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