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重逢|语闻·阅历
这是我第二次抵达日照小城。
二十年的光阴过去,它似乎并未发生太多的改变,仿佛一粒被遗忘在金色海滩的珍珠。从辽阔的海上吹来的风,依然是潮湿的,夹杂着海水腥咸的气息。伫立在这片安静的海域,我想起女孩依依,我们曾经在海边一栋白色的“城堡”里,共同度过一小段时光。命运的舟楫就是从那里开始,载我们驶向神秘未知的汪洋,遭遇人生的风暴,也看到月光静静洒落海面。
那时我们都还年轻,眼睛里藏着星辰大海。我刚刚辞职读研,依依则在家备战考研。贫穷与富有,紧张与松弛,复杂与简单,借助于一场英语补习课,将来自不同境遇的我们,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一滴水与另一滴水,在命运的漩涡中剧烈碰撞,并借助彼此的眼睛,清晰地看到了自己。
依依家境优越。父亲在一家海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性情温和,气质儒雅。母亲则幽默风趣,能将一切世俗烦恼,化为无足轻重的尘埃。这幸福的三口之家,犹如一朵自由绽放的花朵,樱花、茉莉、蔷薇、玉兰,都不足以形容它优雅的姿态。这是家境贫寒的我,今生努力奔赴的理想。
此刻,我重新回到这片金色的海滩,迎风眺望着苍茫无边的海面。那里什么也没有,海水向着天空不停地翻滚,涌动,仿佛那里才是它们奔赴的终点。就在我的身后,记忆中那栋童话里的城堡,早已不知去向。或许是我迷失了方向,或许它只是我昔日的想象。研究生毕业后,依依离开了这座小城,南下上海、浙江、广东,后又转战北京。有时,我们会在网上问一声好,随即便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风尘仆仆,继续向前。

这片我们曾经一起携手散步的海滩,早已不是过去的那一片。二十年的浪涛拍打过来,卷走千千万万的沙子,又将新的海岸堆砌在这里。我不知道依依是否每年还会回来,这是她的故乡。当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这一片大海,湿软的沙滩上,留下她无数稚嫩的脚印。整个的童年,她都在注视父亲的离去,或翘首期盼他的归来。她用海螺倾听海上汽笛的声响,她相信一去杳无音信的父亲,就在其中的某一艘船上。她用望远镜寻找父亲的身影,海面上出现的任何一个模糊的黑点,都会让她兴奋。她将一尾鱼、一个舟楫、一艘快艇、一个渔民,甚至落日与夕阳,都视为自己的亲人。它们散发的每一丝光芒,构成与父亲相关的一切,是父亲这一词语,在依依心中全部意义的总和。
因常年风吹日晒而皮肤黝黑的年轻舵手,已经许久没有遇到人了,壮阔的大海将孤独注入他的血液。他跟海上遇到的任何事物对话:天空,云朵,飞鸟,群鱼,或者海草。他熟悉它们,犹如熟悉自己的亲人。他相信一年前落在甲板上的某一只海鸥,就是此刻与轮船并肩翱翔的那只。他记得每一朵飘过窗前的云朵,它们会在第二天的黎明,重新诞生在海上。清幽的月光每晚都会洒落船舱,将隐匿的尘埃一一照亮。太阳也会如约而至,在起伏的浪涛中,画下波澜壮阔的作品。
年轻的舵手和海上萍水相逢的我,喋喋不休地说了许多的话。他向我介绍方向盘上的每一个开关、指针,告诉我舵叶、舵机、转舵机构、传动装置、操舵控制系统,它们究竟怎样合力控制一艘巨轮,在汪洋大海上勇往直前。他还告诉我哪儿潜伏着暗礁,哪儿将卷起一场风暴,要如何巧妙地躲过凶猛的浪涛。而在无数远离陆地又没有手机信号的日子,他只能仰望苍穹,与星空对话。夜晚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他的知己,隔着遥远的距离,他们深情地注视。而那些在陆地上日夜思念他、等待他回归的家人,他们相隔千里,却借助梦境,在海上重逢。
我因此想起依依,和她已经去世的父亲。他们都已经离开了这座海边的小城,但他们在梦里,一次次相聚在这里,这永恒的故土与家园,古老的太阳女神羲和载着十个太阳行经的地方。无数的光洒落在海面,变成千千万万个太阳,包裹着海上驰骋的英雄般的舵手,温暖着客居他乡的依依,也照耀着远离故土、重返家园的我。
此刻,我们在黄海之滨的日照小城相聚,犹如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
作者:安宁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