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商洛市镇安县:法治护航 一条鱼“游”出的法治产业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1:09:00    

近日,在商洛市镇安县鲤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农户老李参加完技术培训后,仔细翻看着刚领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明白卡》感慨道:“以前觉得法律跟养鱼不沾边,现在明白了,饲料乱加东西、水质不达标,不仅影响产量,还可能违法。”技术员小张指着实时监测系统显示的数据补充道:“溶解氧指标就是法律红线,一旦超标立刻报警,这既保鱼命,也护企安。”

这一幕,正是鲤跃农业将“八五”普法深度融入产业链条、激活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写照。这家扎根秦岭腹地的农业科技企业,将法治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成为驱动智慧渔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转变源于企业曾因合同条款疏忽险些酿成官司的深刻教训。“那次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法治不是束缚,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保障。”一位公司副总坦言。

为此,鲤跃农业将“依法治企”提升至战略高度。联合县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开展普法活动,并借助省农学会、水产学会专家力量,在“科学家精神实践小院”中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养殖户易懂的“安全经”。一位常来授课的水产专家笑言:“现在讲课得‘两条腿走路’——既要讲‘鱼怎么养得好’,更要教‘法怎么守得牢’。”

在核心实验室,技术员小王正检测饲料原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是我们的必读书,添加剂目录就是‘白名单’,违规添加,赚的是蝇头小利,赔的是企业信誉和未来。”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鲤跃建立了严格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从鱼卵到成鱼装箱,每个环节数据‘上链’”质量负责人展示着手机APP,“消费者扫码就能追溯这尾鱼的‘一生’,法律要求就这样化为了可执行的生产标准。”

面对水资源约束,鲤跃农业通过技术革新节省的用水指标,合规转让给需求方。项目协调经理介绍,“这不仅盘活了水资源,还带来了绿色收益,成为商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样板。”

为了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企业线上开设“法治微课堂”,用短视频解析典型案例;线下在车间张贴“法律提示卡”——“水质超限=违法风险!”“饲料添加剂,合规是底线!”,实现“抬头见法”。这种法治意识在一次商超供货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法律顾问精准指出合同风险并提出合规方案,最终促成合作。参与谈判的业务经理兼办公室主任李红梅回忆,“这单生意最终谈成,法治真真切切成了我们的‘竞争力’。”

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企业纠纷事件减少近30%,“零违法”的品牌形象助力其成为商洛市渔业全产业链重点企业。2024年以来,在市场承压背景下,鲤跃产品销售额逆势增长25%,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投资3.16亿元的核心产业园及两大基地已建成,其余6个基地正加速推进,朝着打造“中国西北水产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法治红利也惠及农户。通过务工就业、订单生产等模式,鲤跃带动1200余名群众增收。“以前只会埋头干,现在知道‘薪金、售金、租金、股金’都有法律保障。”一位入股农户说。企业也因此荣获“科学家精神实践小院”等荣誉。

董事长兼总经理纪宏武表示,未来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网络,开展“订单式”普法,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内化为企业文化,塑造独特的鲤跃法治文化品牌,为最终跃上“国家级示范区”和“西北研究中心”的“龙门”,注入最强劲、最持久的法治动能。

一条鱼,从秦岭山涧游向广阔市场,串联起繁育、养殖、加工、电商、旅游的“全渔”产业链。在镇安鲤跃农业的生动实践中,法治已是嵌入产业链条的精准“导航仪”,是护航“鱼跃龙门”、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通讯员 匡培印 李红梅 )


西西新闻商洛
编辑/董明洁 陈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