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建”如故:走近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优秀团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13:53:00    

奋斗八一,优秀有我。中建八局一公司在2025年工作会上表彰了一批优秀项目部,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展现一线团队奋斗风采,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团队,一睹优秀项目部的风采。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总建筑面积超6万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设施,也是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延续紫禁城“红墙金瓦”风格,采用“三段式”古典宫殿结构,展厅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年展出文物2万至3万件,并引入数字化展览技术,未来将与故宫博物院本院优势互补,建成后将跻身世界一流现代博物馆之列,是我国文旅建筑的又一巅峰巨作。

新技术,践行智慧建造

该项目深度应用智慧建造,应用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时测量机器人、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安全教育一体机、吊钩可视化等科技成果,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应用“瓴眸·智慧工地平台”推动施工过程全流程智慧管控,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时化、信息智能化。

项目依托BIM创新工作室开展BIM技术的深度应用研究与实践,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工程结构模型,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复杂结构施工节点进行可视化交底,解决了“隔震支墩+劲性结构”的复杂深化排布,钢结构旋转楼梯、管线综合排布一系列难题,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质量和速度,大幅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该项目为大型坡屋面,斜梁、斜板较多,模板搭设难度较大,在进行相关工序操作中常存在自由端高度过长、反向支撑立杆缺失等问题,项目针对此问题进行专项BIM技术交底,将平面规范图纸立体化,现场施工问题迎刃而解。

新材料,护航百年工程

该项目作为“国字号”百年工程,对高性能混凝土要求极高,但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存在国外专利垄断,项目团队以党建联建为抓手,链接高校、院士、大师、厂家等资源成立联合攻坚小组,开展混凝土技术研讨,提前半年开展混凝土试配工作,自主研究“自愈混凝土”技术,裂缝小于0.6毫米时可自动生成结晶修复,有效延长建筑寿命。

针对三面环水、需具备文物储存功能等特点,该项目成立防水专项策划小组,开展丙烯酸防水材料专题论证会,深入研究防水涂料性能指标,并组织进场复试。践行(封)样板先行原则,最终确定能够满足的材料指标和技术参数,打破原有的专利产品的参数要求,实现产品替换,从源头化解专利垄断。

项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复合减隔震技术耦合分析模型,在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巧妙设置325个大型隔震支座,配合劲性结构、粘滞阻尼器以及抗拉装置的多重组合,可隔离80%-90%的地震能量,确保文物在安全环境中妥善保存。

新举措,保障完美履约

该项目践行“挂图作战、适时生产”理念,制定“总、年、月、周”四级计划,大宗材料进场、大方量砼浇筑等重要工作节点均提前策划,落实全员各区域网格化管理,保障结构冲出正负零,主体封顶等关键节点顺利完成。

为解决现场场地狭小,材料、机械多问题,项目团队根据施工进度,按基础、地上、地下以及装饰四个阶段分别进行场地布置,并将现场的工况、周边环境和各种施工机械等,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虚拟模拟进行合理性、正确性、安全性、经济性评估,优化平面布置方案,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项目坚持“绿色施工常态化”管理,实行安全文明施工网格化,编制环境管理方案,制定75项针对性举措,严格落实五节一环保,应用节水器具、节能设备覆盖率达100%,建筑垃圾回收率超60%。

新品牌,凝聚团队力量

该项目党支部依托项目特色,打造“建证·一建如故”党建工作品牌,以党员先锋岗为“点”,党员突击队为“线”,党员责任区为“面”,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

同时,组建“文脉守护”党员突击队,每个党员根据岗位特点分别认领责任区开展党员“三讲三比”,同时开展月度、季度、年度评比,在工期履约、技术创新等领域形成“先锋指数”“红黑榜公示栏”,营造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气氛。

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承办北京市安全质量及智慧管理标杆工地观摩,中国建筑“建证匠心”2024年党务干部培训示范班,获评山东省直机关“百优案例”支部建设优秀品牌,中建八局项目文化示范点、红旗示范党支部,受到央视、人民网等媒体点赞。

项目团队以家国情怀守护中华文脉,以军魂匠心打造百年工程,不断擦亮八局文旅品牌。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王宝泓 通讯员:李晓明)